1. | 中文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 首页->行业资讯

      绿色发展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 :2013/11/24 11:41:32

      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特别是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资源和能源日益匮乏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 ,不再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走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已经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共识 ,“绿色钢铁”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的自觉行动 。

      目前 ,资源紧缺 、环境容量和成本上升的压力 ,已经形成了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倒逼机制 。低碳环保 、绿色发展 ,不仅是钢铁企业履行社会公民责任的“道德底线” ,实现合规经营的“法律红线” ,更是钢铁企业未来能否在社会安身立命的“生命线” 。因此 ,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 ,选择以低成本 、低消耗 、低排放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发展道路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更是企业再造竞争新优势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绿色钢铁”不但是世界与中国钢铁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更是当前微利时代中国钢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将发展“绿色钢铁”作为钢铁行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自觉行动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企业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的共赢 ,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

      钢企已经到了必须实施绿色转型的发展阶段

      实施绿色转型 ,是现阶段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钢铁工业提出的根本要求 。

      第一 ,“绿色钢铁”是支撑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 深入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加速工业文明进程 ,消耗大量资源 ;另一方面 ,要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所以 ,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对于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的中国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对于正在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中国钢铁工业来说 ,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钢铁工业首当其冲 。我国钢铁能源消耗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 ,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和17% 。要实现生态文明 ,钢铁工业必须跳出工业文明过程中对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的“思想依赖”和“路径依赖” , 开辟一条清洁生产 、低碳制造 、绿色发展的工业文明新路径 ,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

      第二 ,“绿色钢铁”是中国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欧 、美 、日 、韩等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历程表明 ,当一个国家的钢铁工业由产量高速增长的成长期步入平稳发展的成熟期后 ,节能环保 、绿色转型 ,将成为钢铁产业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

      回顾新中国钢铁工业64年的发展历程 ,钢铁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 ,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 、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从几乎“一无所有”到98%以上的产品实现国产化 ,这足以说明,我国不仅是钢铁大国 ,而且钢铁强国的地位也在逐步显现 。但是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拉动下 ,我国钢铁工业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以速度为中心 、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在环保方面形成的“历史欠账”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 。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容忍度”更是有限的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减轻环境污染 ,成为当前中国钢铁企业必须共同面对 、加快解决的核心问题 。实现绿色发展作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之义 ,这是我们“必须要做 、必须早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现实选择 。

      第三 ,国有企业应成为发展“绿色钢铁”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环境责任是每一个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当履行的首要责任 ,尤其是社会主义国有企业 ,必须成为钢铁产业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的引领和示范者 。国有企业的特殊政治属性要求我们带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经济战略部署 ,成为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微观抓手” 。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的重要历史阶段 ,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率先实现绿色转型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的生态文明企业 ,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以绿色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

      “绿色钢铁”将为钢企再造竞争优势带来新的机遇

      在钢铁企业普遍面临“转型阵痛”的困难时期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钢铁企业不仅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良好政策环境 ,而且绿色转型将为钢铁企业再造竞争优势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 ,党的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的执政理念 ,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新一届政府加大节能环保监管执法力度的政策取向 ,将为钢铁企业加速绿色转型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 。另一方面 ,钢铁工艺技术进步 ,为钢铁企业进一步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 。钢铁企业完全有能力 、有条件依托宏观政策支持 ,充分挖掘“内部金矿” ,开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渠道 ,把钢铁产业链的一些传统劣势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 。

      第一 ,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 ,规范和提升能耗排放标准 ,将为钢铁企业创造公平 、公开 、公正的市场环境 。我们一直寄希望于国家通过“统一规范行业标准”(包括能耗 、环保 、质量标准) ,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和改善环境染污问题 ,而不是简单地以钢厂规模和炉容设备大小来衡量其先进与否 ,更不是以企业经济体制的差异来决定其去留 。用能耗 、环保、质量标准这一把“尺子” ,作为衡量所有企业的唯一尺度 ,作为钢铁企业准入和存在的主要依据 。通过统一“标准” 、定好“规则” 、当好“裁判” ,维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从各方面的信息看 ,政府正在加快转变职能 ,取消和下放若干行政审批权限 ,加强环境监管领域的配套制度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 ,有效解决过去形成的“守法成本高 、违法成本低”的状况 。这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 ,促进市场竞争 。

      第二 ,政府通过强化能耗环保监管而形成的倒逼机制 ,将有利于推动钢铁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低成本绿色转型 。企业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 ,其实就是将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了整个社会 ,形成了负的“外部性” 。如果这种负的“外部性”不能通过国家制度安排被企业有效地内部化 ,企业减少排放的意愿就会降低 ,甚至毫不节制地扩大污染排放 。

      由于管理体制 、成长历史等种种原因 ,节能环保投入不均导致的成本差异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专家分析 ,按照目前的国家产业政策和排放标准 ,吨钢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应不低于100元 ,每生产一吨钢的环保设施运行成本应为100元以上 。据不完全测算 ,2012年 ,我国钢铁行业的环保设施平均吨钢运行成本约为55元 ,企业间在吨钢环保运行成本上的最大差距达到100元 。这一差距直接体现在最终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上 。能耗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统一规范 ,对于行业来说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 ,这将增加不达标企业的违法 、违规成本 ,缩小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形成的成本差异 ;另一方面 ,将有利于保护节能环保水平标准高的企业积极性 ,在绿色发展上形成良性循环 。

      当前 ,国家正在以实施大气污染治理行动为契机 ,进一步加大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 ,根据企业能耗 、排放情况 ,落实严格的差别化电价 、水价等相关调控政策 ,形成铁腕的节能环保“倒逼机制” ,增加污染企业的环保违法成本 ,促使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产能彻底退出市场 。在强化倒逼机制的同时 ,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国务院在近期下发的一系列文件 、规定中 ,还提出要在财政补贴 、税收减免 、会计处理 、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出台或完善政策支持措施 ,以保护钢铁企业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企业实现低成本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

      第三 ,绿色发展将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和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路径。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 。钢铁产品的原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85%以上 ,是影响钢铁生产成本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 。发展“绿色钢铁” ,一方面 ,钢铁企业可以依靠技术创新 ,提高冶金过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 ,钢铁企业可以进一步强化冶金过程“三废”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由被动投入转向主动经营 、创造价值 ,充分发挥钢铁产业链的优势 ,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

      绿色制造 、绿色产品 、绿色产业将成为钢企绿色转型的主要方向

      作为历史包袱较重的传统资源型企业 ,近5年 ,河北钢铁集团以节能减排为主线 ,在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有益探索 。2008年6月组建伊始 ,我们就在钢铁行业率先提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企业” ,实施“绿色引领”战略 。5年来 ,我们累计投入100多亿元 ,实施了160多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对厂区环境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 ,彻底改变了钢铁企业“傻大黑粗”和“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形象 ,创造了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指标 ,实现了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要钢铁企业被誉为“世界最清洁的钢厂” ,被国务院确定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单位 ,被工信部树立为“钢厂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典范 。

      5年的实践 ,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 ,但这种有益探索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却非常深刻 。绿色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厂区面貌 、企业形象的根本变化,而且是发展理念的全面更新和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型 。率先实现绿色发展 ,为我们适应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 、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转型升级争取了主动 ,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政策条件的变化,我们5年来的巨大投入和付出 ,正在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收获绿色转型带来的各种“红利” 。

      当前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正处在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换的深度调整阶段,节能环保 、绿色发展的水平很不平衡 。基于对我国现阶段钢铁工业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河北钢铁集团的初步实践 ,建议钢铁企业重点围绕拓展钢铁企业“产品制造 、能源转换 、废弃物消纳处理”三大功能 ,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

      第一 ,坚持“绿色制造” ,将钢铁生产流程打造成为低成本 、低排放 、高效率 、高效益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制造模式 ,要求突破“污染末端治理”的传统认识误区 ,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

      当前 ,在高产量 、高成本 、低需求 、利润大幅下滑的巨大压力下 ,降本增效无疑是我国钢企“过冬”的首要任务 。依靠技术与管理创新 ,建立“低成本 、高效率”的生产运行方式 ,仍然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基础 。

      一是实现低品位矿的高效开采和高效利用 ,建设“经济适用型”钢铁厂 。结合我国国情 ,应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低品位铁矿石资源综合开采”技术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大型高炉冶炼技术成熟度 ,逐步用“经济料”取代“精料” ,在经济性和稳定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优化原料结构 ,减轻对高品位精料的依赖 ,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在这方面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韩国浦项的“低成本制造”理念 ,他们“用低价原料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成功经验为国内钢企开辟低成本 、高效率生产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

      二是以降低CO2排放为重点 ,加强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 。浦项在前几年就制定了低碳炼铁FINEX技术 、全氢高炉炼铁技术 、碳捕获与分离技术和利用废气热能发电技术等3条技术路线 ,指导低碳钢铁工艺技术的中长期技术研发项目 。国内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我们应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 、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 ,加强基础性 、前瞻性和应用型研究 ,在低碳冶炼技术这一共性问题上形成合力 ,有所突破 。

      同时 ,我们在加强长流程工艺创新的同时 ,还应借鉴美国纽柯钢铁公司的成功经验 ,积极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以废钢循环利用为主线的短流程钢铁工艺技术创新研究 ,做好技术储备 。

      三是以废气热能发电和废水废渣综合处理为重点 ,提高资源能源特别是二次能源的循环利用水平 。随着钢铁工艺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 ,钢铁“三废”综合利用技术也日益成熟 ,尤其是利用废气余热余能发电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正在得到全面普及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废气热能发电为例 ,目前,河北钢铁集团的自发电比例接近60% ,其中邯钢新区的自发电比例达到85%以上 ,负能炼钢水平成为行业标杆 。据测算 ,钢铁企业每减少外购1千瓦时电 ,就可减少0.350千克标煤消耗 ,减少0.872千克二氧化碳 、0.0263千克二氧化硫 、0.0131千克氮氧化物 、0.238千克碳粉尘排放 。按吨钢平均耗电450千瓦时 、全年产钢7亿吨计算 ,钢铁行业的自发电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 ,可减少外购电31.5亿千瓦时 ,相应减少标准煤消耗77.18万吨 ,减少192.28万吨二氧化碳 、5.8万吨二氧化硫 、2.89万吨氮氧化物 、52.48万吨碳粉尘排放 。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冶金过程能源集中化 、网络化管理,也为提高企业能源高效循环利用创造了条件 。在这方面 ,河北钢铁集团正在进行努力探索 ,已经完成了所有钢铁厂能源管控中心建设 ,实现了能源实时管控到每个工序点和单位产品 ,为最终实现“生产零购电 、原水零采集 、废水零排放 、煤气零放散”的“四个零”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

      第二 ,创造“绿色产品” ,以最终产品的提档升级带动下游用钢产业的绿色转型 。钢铁企业创造“绿色产品” ,就是赋予钢铁产品生态属性 ,主动适应钢材品种减量化与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趋势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加快产品档次升级 ,向社会贡献更多具有“高强 、长寿 、耐蚀 、轻量化”的钢材产品 ,为下游用钢行业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创造条件。比如 ,河北钢铁集团在国内率先全面停止生产二级钢筋,积极推广使用高强抗震钢筋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成为国内首批量产0.8设计系数X80管线钢企业 ;宝钢用钢制易拉罐取代铝材 、开发第三代汽车钢等案例 ,成为创造“绿色产品” 、促进社会节约用钢的典型代表 。

      第三 ,发展“绿色产业” ,实现资源能源在钢厂内部以及钢厂与城市间的“双重循环” 。绿色产业不仅仅是指狭义的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是指广义的“大钢铁产业” 。绿色产业要求不但要在企业内部实现冶金过程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的“小循环” ,更要在社会和行业之间实现社会废旧资源消纳吸收的“大循环” 。

      一是围绕钢铁主业平台存量资源 ,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节能环保产业 ,推广冶金渣 、煤气 、污水等“三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比如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与美国考伯斯合资建设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 ,与美国哈斯科合资建设钢渣处理项目,与法国威立雅合资建设污水处理项目 ,均提高了资源综合化利用水平 。

      二是依托钢铁产业链狭长优势 ,积极开展社会废弃物的消纳处理 。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 ,进一步研究废旧塑料 、废旧轮胎等社会资源在高炉或者焦炉中的喷吹应用 ,促进社会废旧资源的绿色化利用 。目前 ,重钢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成为国家标准 ,成为国内第一大垃圾焚烧发电集团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已大量处理城市污水 ,在国内率先实现新水的“零消耗” ,促进了社会废旧资源与钢铁其他企业间的循环利用 。



      (作者系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 王义芳)



      2013-10-29 17:28   来源:中国经济网-河北频道